中植基金 必看攻略

8月11日,美國公債殖利率上揚,基準10年期公債殖利率連續第四週全週上漲。
本週重點國際財經大事包括:美國聯準會 (Fed)7 月份貨幣政策會議紀錄、沃爾瑪等零售商公布上季財報、日本、英國和
區陸續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與國內生產毛額 (GDP) 數據,中國也將揭曉一連串經濟狀況報告。上述上市公司持有的中融信託產品有不少是集中在今年的8月和9月份到期,累計有10筆之多,預計接下來的幾個月將是上市公司披露持有中融信託產品兌付情況的高峰期。
根據 7 月 19 日中融信託大股東經緯紡機披露的財務資料顯示, 2023 上半年,中融信託實現淨利潤 3.48 億元人民幣,相比同期下滑 49.52 %。上半年中國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累計1.30億支,年降4.8%,其中5G手機出貨量為1.02億支,下滑6.4%,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比重為78.9%。而民營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中植系旗下中融信託投資公司產品已停止兌付,由於碧桂園負債至去年底達1.5兆人民幣,中融信託至少涉及3500億人民幣,這些暴雷公司負債或是停止支付金額都是天文數字,一定需要官方出面解決,否則可能步向恒大後塵,港股恆生及國企都下跌超過2%,兩者都面臨今年低點

中植基金:陸版雷曼來了?金融巨頭「中植系」暴雷 涉1.5兆無法兌付

由於有消息傳,大陸9月將生效的新法規將對當地對沖基金進行做出限制,要求最低資產規模1,000萬元。
中國房地產報指出,「中植系」是大陸眾多房地產企業背後的「金主」。本來那中植是巨無霸金融財閥,碧桂園是當今中國女首富掌舵的第一大地產商,可惜剛剛爆響巨雷;而那藥代指的是跑醫院的女藥廠代理,原來人們以為手眼通天,近來中共捲起「醫藥反腐風暴」,以身相許做業務的藥代正在風口浪尖。
南都物業服務集團11日公告稱,公司2月9日斥資3000萬元購買中融的匯聚金1號信託產品,尚未收到本金和投資收益,存在本息無法全額收回的風險。面對媒體詢問,中融信託相關負責人僅回覆目前公司經營正常。不過日期已到卻未能及時兌付,更存在本金、利息無法全額收回的風險

  • 儘管傳言不斷,「中植系」及旗下企業仍諱莫如深,官方媒體也少見報導
  • OPEC+、俄羅斯減產,使得原油供應量收緊,支撐了近期油價走勢,雖然中國經濟疲弱的陰影仍在
  • 最大的引爆點出現在信託產品端,此前陸資管巨頭中植企業集團,盛傳陷入債務危機,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又公告中植系旗下中融信託產品,發生停兌狀況,正式點燃近日的金融恐慌情緒
  • 中國央企中融國際信託驚傳暴雷,投資者8日起陸續收到產品停止兌付的通知,涉及至少人民幣3500億元
  • 近幾年在官方「房住不炒」的基調下,中國地產行業直接從銀行貸款受限,「中植系」旗下的中融信託等公司就成為地產行業新的融資管道

從恒指到上證,周一(14日)雙雙跌回重磅會議前,再令坊間開估,刺激政策料本月中下旬密集出台

中植基金:【Y投資風向球】股債多空交戰 多重資產基金抗震

威京總部集團主席沈慶京:「陶朱是E跟S,這邊是E跟S還有加上G,就是有關在這邊上班的人的舒適,不管高級幹部 不管一般同仁。市場人士分析,碧桂園作為上輪債務危機後仍能生存的民營房企,若無法撐過這波挑戰,未來或會有更多大陸房企將捲入信心危機。
金博股份和南都物業兩家上市公司11日晚間同時發布提示性公告,內容顯示,兩家公司分別購買的金額人民幣(下同)6000萬元和3000萬元的中融信託產品逾期兌付。
中國央企中融國際信託驚傳暴雷,投資者8日起陸續收到產品停止兌付的通知,涉及至少人民幣3500億元。
大陸資本市場11日充斥低氣壓,滬深兩市收盤雙雙重跌逾2%且收最低,大盤指數位階來到7月24日以來最低點,上證綜指更創下去年10月以來單日最重收盤跌幅。
市場擔心金融股又將踩到中國地雷而走弱,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新光金(2888)、兆豐金(2886)、中信金(2891)、永豐金(2890)跌幅較重

上半年中國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累計 1.30 億支,年降4.8%,其中5G手機出貨量為1.02億支,下滑6.4%,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比重為78.9%

中植基金:【FOCUS】信貸弱、信託爆,刺激政策仍待「開大小」

中國央企中融國際信託驚傳暴雷,投資者8日起陸續收到產品停止兌付的通知,涉及至少人民幣3500億元。彭博資訊報導,全世界最大出口國中國大陸7月出口劇減,減幅達2020年2月之最;第三大出口國德國7月出口額年減幅也是2021年初以來最大。由於有消息傳,大陸9月將生效的新法規將對當地對沖基金進行做出限制,要求最低資產規模1,000萬元。
上述上市公司持有的中融信託產品有不少是集中在今年的8月和9月份到期,累計有10筆之多,預計接下來的幾個月將是上市公司披露持有中融信託產品兌付情況的高峰期。台股後市分析如下:第一、全球大型企業6月為止的第2季獲利預估將下滑,雖然美國科技巨頭業紛紛回升,卻未能完全彌補因中國經濟降溫,對大宗商品和化學品類股造成的衝擊。
中國房地產報指出,「中植系」是中國眾多房地產企業背後的「金主」

南都物業指出,其購買的 3 千萬人民幣(約 1.3 億新台幣)「匯聚金1號」產品,產品期限為2023 年 2 月 9 日至 2023 年 8 月 8 日

中植基金:中國版「雷曼兄弟」風暴?中融暴雷3500億推倒骨牌 國務院急著「維穩」

今次影響最大的是地產商碧桂園,除其老闆是中國女首富外,還因碧桂園的房子跟恒大一樣遍布中國,還被稱為中國「中小城市的豪宅」,更因其涉及的債務也以逾兆人民幣來計,爆雷之後,跟恒大地產一樣是大件事。截至去年底,中融信託管理資產規模6293.49億元,一位參與中融信託會談的投資者提供會議紀錄顯示,中融信託有1000億資金池信託是重災區。
此外,矽智財的智原(3035)以及COWOS設備相關的辛耘(3583)、弘塑(3131)、萬潤(6187);祥碩(5269)、先進光(3362)、嘉澤(3533)、瑞昱(2379)、矽統(2363)、樺漢(6414)、廣積(8050)、楠梓電(2316)相對強勢。盤面熱門弱勢股表現,力致跌停,雄獅、美時、藥華藥、高技、上詮、穩懋、微星等,跌幅都超過4%。報導並指,中融信託爆雷主因是投資房地產失利,且其投資策略跟官方房市調控政策背道而馳。
據上海證券報報導,上市公司金博股份8月1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其涉及「中融-隆晟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融-澤睿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相關信託產品本金及投資收益尚未收回,恐影響公司2023年度獲利表現

14日開盤,包括金博股份(688598.SH)、南都物業(603506.SH)雙雙大跌超過6%